1.东方文化是崇尚__________和待人宽厚的。所以,我们一般乐于接受那种态度平和的主持人,而对咄咄逼人的主持人则会__________。同样面对采访提问,我们比较喜欢回答平易友善的问题,而不大欣赏那种尖锐挑战的追问。
依次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( )。
A.和平 避之不及 B.谦虚 敬而远之
C.尊敬 视而不见 D.中庸 敬谢不敏
2.随着社交关系网络的逐渐拓展,信息过载成为一个必然__________,其结果就是加速了人们遗忘的速度。为了反抗被遗忘,每个人都__________地忙碌于分享和转发之间,试图在他人页面上引起注意,留下“痕迹”。
依次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( )。
A.结果 马不停蹄 B.趋势 不遗余力
C.选择 不假思索 D.要求 全力以赴
3.西方人往往以为中国是一个富于美术的和哲学风度的民族,必不会表现斯巴达式的 __________精神。我们的行动和事实已经证明,这种__________是错误的。投降一事,为今日中国词汇中所没有的;“成仁取义”这句话深深地__________在我中国每一个国民的心中。
依次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( )。
A.无畏 理念 铭记 B.不屈 观点 镌刻
C.尚武 观念 铭刻 D.自由 成见 烙印
参考答案与解析:
1.B【解析】先看第一个空,C项“崇尚”与“尊敬”无法搭配,故排除。再看第二空,“敬谢不敏”指恭敬地表示自己能力不足,不能够接受做某事,多作推辞做某事的婉辞。用于此处与文意不符,排除D项。“避之不及”与“敬而远之”相比,前者意思是躲避还来不及,对象通常是让人难以接受的人或事物,后者是指表面上表示尊敬,实际上不愿接近。前者语义远重于后者。由文段中的“乐于接受”“比较喜欢”“不大欣赏”等词语可知,文段的用词是比较含蓄委婉的,“避之不及”用于此处不符合文意和语境风格,故选择“敬而远之”,本题选B。
2.B【解析】根据文意,信息过载是“社会关系网络的逐渐拓展”带来的一种“结果”或“趋势”,故可排除C项和D项。再看第二个空,A项“马不停蹄”表示不停地忙于做某事,跟后面的“忙碌”语义重复,而“不遗余力”则是把力量都用于做某事,符合语义,故本题选择B选项。
3.C【解析】第一空,“无畏”“不屈”“尚武”“自由”都是斯巴达的精神,但是此处所填的词汇合义应当与“富于美术的和哲学风度的”相反。美术和哲学都是“文”,联系中国文化“重文轻武”的倾向,初步判断第一空选择“尚武”。第二空,“成见”本身就是贬义词,与后文“错误的”表述重复,排除D项。“理念”是哲学名词,多指哲学意义上的观念或学说,而文段中西方人的看法只是一般的观点或观念,因此排除A项。“镌刻”指把铭文刻或画在某种坚硬物质上或石头上,在此意义上同“铭刻”。但“铭刻”还有牢记于心、感念不忘(即铭记)的意思,因此第三空用“铭刻”更为贴切。故本题选C。